SDMA使同一单元的不同用户可以使用同一个物理通信信道,而仅由角度区别。当这些用户间发生角度碰撞时,其中的一个用户必须快速切换到另一个信道才能使连接不被打断。这意味者提供全SDMA的系统比传统TDMA或CDMA系统需要更多的额外交换单元和更多的网络监控。 物理尺寸智能天线要获得适当的增益,就需要有多个阵元天线。对于户外移动环境,建议阵列由610个水平分布的阵元组成,阵元间隔需要有0.40.5波长,这意味着8个阵元的天线在900MHz时,将有1.2米宽,而在2GHz时将有60cm宽,随着公众对更小基站要求的增长,这样的尺寸虽然不算太大,但也是一个问题。 无线规划智能天线要获得适当增益,基站必须能够在空域上将用户区分开,这意味着某些现行的无线规划需要修改。如基站布置等。另一个难点是市区小单元,可能其基站低于屋顶。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信号和干扰信号都将沿街巷传播到达,使基站很难在空域上区分它们。 智能天线的引入,使无线信道模型和无线规划方法需要重新考虑,统计无线信道模型用于无线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测试中,但是现有模型不能描述空域信道,因此不能用于评价采用了智能天线的系统,提供描述空域的统计无线信道模型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类似地,现有的商用大功率商用电磁无线规划方法通常仅用于估计在链路上传输的信号电平和时间,而不能预测角域传播,据研究,某些解析无线预测方法如射线跟踪法已经可以估计固有的角度信息。 智能天线在基站上的实现和技术挑战在此主要介绍在基站上实现智能天线的情况。尽管智能天线的接收和发射部分通常集成在一起,并且经常使用很多相同的硬件,但还是分别对它们进行介绍,这是因为在概念上智能天线用于上行链路(基站收)和下行链路(基站发)是相当不一样的。 发射机智能天线的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非常相似,如所示。主要差别在于发射时没有有效的下行信道响应信息可供利用。在时分双工(FDD)制中,上下行链路使用相同的载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转换期间信道没有变化的话,上行链路计算的权值用于下行链路也是合适的。然而,这并不能包括所有情况,如用户高速移动的系统。在频分双工(FDD)制中,上下行链路在频率上是分开的。在这种情况下,上下链路的最佳权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最佳波束形成对下行链路来说是困难的。在技术上,最常采用的是对DOA估算进行几何近似。假设方向具有可逆性,即上行链路的信号到达基站的信道与下行链路上信号到达用户的信道是一样的,该假设已逐渐为近来的实验结果所证实。基站的策略是对来自用户的信号的主分量进行DOA估计,通过选择权值将该方向的信息用于下行链路,以使方向图的波瓣指向希望的用户。由于不同信号路径的衰减不同,所以建议对下行链路方向的选取应基于上行信道某个时间周期的平均,然而这将比上行链路的优化程度较差,因为上行链路具有瞬时无线信道的信息。 智能天线的发展途径及趋势上面描述的所有智能天线,现在从技术角度上说都是能实现的。但是,在个人和移动通信领域中,可以预见逐步实现更先进的智能天线是一种发展趋势。 声明:本文为转载类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QQ: 229085487),不便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