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供电频率f1就是遍布在各地的工业或民用用电频率。这种电源由电力系统输出,其频率一般是固定的(我国为50Hz),在过去若想局部用电改变供电的频率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而也就使得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不能实现。而采用其他方法的交流电机调速,其调速比和负载特性都是非常有限的。以至于虽然交流电机本身结构简单耐用,但却不能被广泛地用于调速系统。可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性能全而稳定的功率器件,使局部改变供电频率的设想变为现实,也就出现了变频调速。比较常用的变频调速方法是交-直-交变频调速方法。器件出现之前这些功率器件都是分离器件,如IG-BT功率器件。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采用6个IGBT单元,对每个IGBT单元提供驱动电路、过热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整个高压主回路的过压、短路保护电路,以及要对6个IGBT单元的匹配。这给变频器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系统开发者来说一般是购买现成的变频器进行组装。这对于节省系统成本,提高系统的紧凑性,优化系统控制都带来了一些阻碍。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制造出包括上述6个IGBT单元组合在一起的器件,且能将上述许多周边电路集成到此器件中去,给用户系统设计带来了极大方便。 V1-C是隔离的控制电压,I是控制信号输入端子,FO是单元出错信号。输入输出信号并不多,但为使IPM器件正常工作,对输入输出信号要有一定的调理技术,此调理技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变频器的性能。 流感应电机的原理图。交流电机的每一相由一对互补的功率输出管Q1、Q2驱动,Q1由WGx控制,Q2由WGx控制。为防止Q1、Q1同时导通,WG和WG之间有一段死区时间。80C196MC的波形发生器包含3个同步的PWM模块,每个模块可以产生一对互补PWM输出。三组PWM输出的载波周期、死区时间和工作模式是相同的,占空比可以独立编程。WFG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时基发生器、相位驱动通道和控制电路。时基发生器决定PWM输出的载波周期,相位驱动通道决定输出的占空比,控制电路决定工作模式和控制中断的产生。WFG可以工作在边沿对准或中心对准方式下。边沿对准模式产生普通的PWM输出。中心对准模式产生的PWM输出谐波小,更适合于驱动三相交流感应电机。 这样就得到了占空比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波形输出。在程序中设置三个指针,分别代表U、V、W三相。由于U、V、W三相相位相差120b,这三个指针在正弦表中的位置相差800个数据。指针的变化步长决定了输出波形的周期。在载波周期为4.8kHz时,输出波形的频率等于两倍的指针变化步长。 可采用多组DC/DC光耦和电源,如输出能力可达15V@100mA的光耦和电源,这种电源一般能达到隔离1500V的要求。对于批量生产或主回路电压高一些的变频器需采用变压器式结构,且需要对变压器作一些特殊绝缘处理,这样可以达到隔离4000V的要求声明:本文为转载类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QQ: 229085487),不便之处,敬请谅解!